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成都大运会的举办能留下什么?又能带来什么?8月4日,在成都大运会大运遗产专场发布会上,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曹雪峰向中外记者进行了详细介绍。"成都大运会是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创办以来,首次对遗产工作进行全面规划管理的一届大运会。在申办、筹办和举办大运会期间,我们积累创造了一批可持续 .....
严正声明: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时务必注明作者及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大运观察丨这些惠及长远的丰厚遗产,让成都大运会“永不落幕”,否则必举报并保留进一步追责的权利。
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成都大运会的举办能留下什么?又能带来什么?8 月 4 日,在成都大运会大运遗产专场发布会上,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曹雪峰向中外记者进行了详细介绍。
" 成都大运会是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创办以来,首次对遗产工作进行全面规划管理的一届大运会。在申办、筹办和举办大运会期间,我们积累创造了一批可持续利用的物质财富和人文成果。" 曹雪峰说,早在 2019 年 10 月,他们就编制完成了《成都第 31 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遗产规划》,其主要目标是通过举办成都大运会,努力创造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发展、教育与青年七个方面 29 个领域的丰厚遗产,为城市的长远发展留下宝贵的财富,长久惠及城市和广大市民。
" 大运会体育场馆是大运会留给这座城市最为显性的体育遗产。" 曹雪峰介绍,成都大运会总共有 49 个场馆,其中新建的只有 13 个,其余 36 个均为改造场馆,这体现了可持续利用的理念。此外,在大运会的筹办工作中,他们推动大运场馆能赛尽赛、能开尽开。仅在 2022 年,就面向社会免费或者低收费开放近 8 万小时,服务市民群众超过 509 万人次,举办各级各类赛事 730 余项,推动了全民健身在成都这座城市蔚然成风。大运会结束后,这些场馆还将继续用于成都的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
在成都大学建设运动员村,也是成都大运会带给这座城市尤为厚重的教育遗产。曹雪峰说," 村校合一、体教融合 " 的模式,是成都大运会在大型国际体育赛事运动员村建设中的一个创新探索。赛后,大运村将全部移交成都大学,实现百分之百的可持续利用。这不仅用于成都大学的教育事业发展,也将继续发挥世界青年大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作用,让友谊、博爱、公平、坚毅、正直、协作、奋发的大运会宗旨在这里得以延续,使本届大运会成为一届 " 永不落幕 " 的大运会。
在曹雪峰看来,城市功能品质提升,是成都大运会带给这座城市可感可及的城市遗产。曹雪峰说,他们积极推进公共设施拆违增绿、拆墙透绿、增花筑景,推动航空走廊大地景观再造,高质量打造了一环路市井生活圈,顺利完成 2000 余个城市环境整治和品质提升项目。此外,还着力补短板,做好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环境整治的里子工程,坚决避免大拆大建和铺张浪费。先后对十陵大运村片区、凤凰山体育公园片区等 15 个片区实施了风貌集中整治,让市民身边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最后,大运会带动赛事名城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成都大运会带给这座城市惠及长远的发展遗产。曹雪峰介绍,在成都大运会筹办过程中,先后成功申办了 2024 年汤尤杯、2025 年世运会等国际顶级的体育赛事,成功举办了 2022 年世乒赛、2022 年全国体操冠军赛等赛事。近三年来,全市累计签约重大体育产业项目 115 个,签约金额超过 870 亿元。曹雪峰说,大运会遗产的创造过程本质上是赛事价值的提升过程,同时也是举办城市价值的放大过程,他希望大家在成都多走走多看看,感受体验并分享传播大运会给成都这座城市带来的变化。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源于网络,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本网站。
作家 :高山流水品历史 阅读:84
作家 :年少春衫薄 阅读:1
作家 :琉璃梦幻 阅读:7
作家 :与君绝 阅读:35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实现经济现代....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