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新支柱新赛道破浪向前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标志。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工作重点之一。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推动巩固延伸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稳步迈进。即日起,人民网推 .....

严正声明: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时务必注明作者及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新支柱新赛道破浪向前,否则必举报并保留进一步追责的权利。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标志。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工作重点之一。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推动巩固延伸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稳步迈进。即日起,人民网推出系列报道,巡礼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挖掘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孕育的新活力新动力。

5G 基站累计超过 294 万个;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 5000 亿元;新能源汽车生产累计突破 2000 万辆;超高清视频产业规模超过 3 万亿元;新增光伏装机规模连续十年位居全球第一……今年以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捷报频传。最新数据显示,2022 年,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已超过 13%。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一环,既是因势而谋,把握发展大趋势,更需先势而动,抢夺发展增长点。

7 月 24 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更多支柱产业。7 月 31 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的支柱产业,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竞争力影响力。随着近期多部门相继密集发声,新兴产业布局重点愈加明晰,动能释放愈加蓬勃。

把握大趋势 新兴产业活力迸发

1 分钟,两辆新能源汽车在比亚迪西安基地从 " 零 " 到 " 整 ",完成总装,轻盈下线。

58 分钟,一辆新能源汽车通过双枪充电技术从 8% 充电至 100%。

30 天,超 4000 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远销日本、德国、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受到当地消费者追捧购买。

从第 1 辆到第 2000 万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 28 年间从无到有,发展壮大,近年来一路快马加鞭,高歌猛进,成为新兴产业活力迸发的生动缩影。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新支柱新赛道破浪向前

比亚迪总装工厂。受访者供图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建立了完善的产业生态,着力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电池、电机、电控等一批核心技术相继取得突破。统计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 8 年位居全球第一,全球市场份额超过 60%。

" 我国新能源汽车站在了‘风口’,实现了井喷式增长。在大变革期,企业要有核心的技术、精准的战略和快速的决策,三者缺一不可。"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接受人民网财经专访时表示,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龙头企业,比亚迪始终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垂直整合为手段,力争掌握产业变革主动权。自 2022 年 4 月宣布停止生产燃油车以来,比亚迪全面投入研发推广新能源汽车,全力奔赴以智能化、网联化为关键竞逐点的全球汽车产业 " 新战场 "。

创新发展,时不我待。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新型工业化研究所所长李宏伟表示,"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全球创新版图和产业格局深刻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各国竞争博弈的前沿和焦点。"

他同时指出,新兴产业的 " 战略性 " 同时还表现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上。面对当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我国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时期,急需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传统产业的赋能应用,培育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

在南京滨江,一幅幅 " 数实融合 " 的创新画卷正在展开。生产线上机械臂来回挥舞,自动化机器人忙碌穿梭,数以万计的货箱安静地排列移动……这里是中兴通讯 "5G 全连接智能工厂 ",通信网络稳定性高达 99.999%,1 分钟可生产 5 台 5G 基站。

近年来,推进 5G、千兆光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打造数字产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先进通信产业重点发力的方向之一,也是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目前我国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 59.4%,累计培育 1700 余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新支柱新赛道破浪向前

中兴通讯 "5G 全连接智能工厂 "。受访者供图

" 通信行业的车轮靠着技术创新迭代向前快速滚动,但技术普及也意味着红海竞争,唯有继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优势。" 中兴通讯副总裁陈志萍表示,中兴通讯保持对 5G 等传统优势领域内的布局,以商用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节奏,维持领先基本盘。同时构建多态、融合、高效、智能的分布式云网一体化的 " 数字底座 ",大力投入 5G-Advanced、AI 大模型等前瞻技术研发,持续向高价值区跃迁。

下好 " 先手棋 " 新兴产业抢占先机

以前,一台普通的家用医疗箱只能配备创可贴、纱布等简单的医疗器械。如今,结合工控医疗的可视化智慧医疗箱,不仅将一块弯折半径为 1.5mm 的屏幕整合到医疗箱中,清晰显示体温、心律、血氧等数据,还能通过 USB 扩展接口对接各种医疗器械,使医疗检测、远程诊疗唾手可得。

以前,医疗保险理赔过程需要人工录入上百条各类信息,存在票据种类繁多、图像采集不规范、赔付效率低下等问题。如今,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一出手,即可实现门诊病历、手术记录、诊断证明等医疗信息的自动化识别、录入,理赔支付全流程时效提升 50% 以上。

揭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 神秘面纱 ",展现的是一个个真实的美好生活需求。正如李宏伟所言,新兴产业通过技术创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

维信诺董事长、总裁张德强告诉记者,柔性 AMOLED 显示便携医疗箱,搭载 12.3 英寸全叠构柔性 AMOLED 模组,未来还会应用在更多日常生活场景中,比如智能家居、车载显示等。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新支柱新赛道破浪向前

维信诺柔性 AMOLED 显示便携医疗箱。受访者供图

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新引擎之一,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技术,是全球科技竞争的制高点。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加快布局,融合应用深度拓展。

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 4000 亿元,企业数量超过 3000 家,拥有全球最大的应用市场、最丰富的应用场景。当前,大语言模型迅速应用,加速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有行业报告预测,在未来 10 年内,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将推动全球 GDP 增长 7%。

" 人工智能大模型增强了人工智能的通用性,未来将有很多‘聪明’的大模型涌现,渗透产业领域,赋能行业发展。" 百度集团副总裁吴甜说。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一项复杂艰巨的长期性系统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系统施策、久久为功,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鲜活主体,龙头企业奋力创新、厚积薄发,靠前布局、领跑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流企业是引领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2022 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 45 万家,比 2012 年增长 30% 以上,龙头骨干企业 " 顶天立地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 铺天盖地 ",一批 " 单打冠军 "" 配套专家 " 脱颖而出。

" 创新不是‘一招鲜,吃遍天’,尤其是作为技术密集型的显示产业,更需要持续创新。" 张德强表示,从创立以来,维信诺一直坚持 " 基础研究—中试—量产—应用 " 的自主创新模式。2022 年,中国中小世代 OLED 产线产能已经占据全球 50% 的份额,成为全球最大的产能基地。

吹响 " 集结号 " 新兴产业携手共赢

炎炎夏日,施工正酣。混合、搅拌、研磨,江苏苏州晶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用于制备光伏电池片的关键材料之一——银浆在这里制成。

玻璃上料、焊接、层压、测试,在浙江嘉兴阿特斯阳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内,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繁忙运转,12 道关键工序自动化水平达到约 90.6%,光伏组件成品鱼贯而出。

近年来,从上游硅料技术研发、中游组件生产制造,到下游电站开发,我国光伏产业已形成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配套环境和供应链体系。今年以来,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组件为代表的 " 新三样 " 产品出口增势迅猛。数据显示,我国新增光伏装机规模、新增总装机容量分别连续十年、八年位居全球第一,今年上半年累计装机规模超过 4.7 亿千瓦,成为我国装机规模第二大电源。

" 创新需要产业链的支持,只有在产业链配套齐全时,才能降低成本,增大创新成功的机会和收益。" 阿特斯阳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庄岩告诉记者,2017 年,阿特斯率先采用 166 毫米的硅片,生产出市场上首个超过 400 瓦的组件,不仅带动了公司的业绩提升,还引领了光伏大硅片的发展趋势。

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要继续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优势互补、融通创新,提升整体效率和效益。工业和信息化部正联合有关部门实施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 携手行动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全面融通。

扩大国际合作,在 " 走出去 " 过程中 " 引资 "" 引智 ",也是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庄岩介绍,阿特斯的海外收入占比超过 70%,已在 20 多个国家设有产品销售和项目开发公司,在泰国和越南设有生产基地。在海外储能项目开发过程中,阿特斯通过整合技术团队、设立研发中心,进一步提升了产品设计、工程服务等能力,为海外业务拓展注入强大动能。

围绕技术、资金、用地、人才等生产要素保障,相关产业配套政策也在持续完善,优化新兴产业发展环境的 " 集结号 " 已然吹响。

今年 5 月,国资委月内 3 次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央企全力以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体提出在产业布局优化、核心技术突破、良好产业生态形成、完善人才激励机制等四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地方上,上海出台 " 高端制造业 25 条 ",合肥出台 " 先进制造业 12 条 ",杭州致力打造 " ‘ 3+N ’杭州产业基金集群 ",全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李宏伟表示,下一阶段,还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切实解决新兴产业发展中产生的各类实际问题。如,加强地方重大项目窗口指导,引导地方在建设新兴产业链过程中差异化布局、互补式发展;推动 " 科技—产业—金融 " 良性循环,有效配置资源推动科技与产业发展;完善 " 政企联合出题、政府助企答题、企业主导评估 " 的科研攻关新模式,让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导者、引领者。

相关阅读:

"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 系列报道

( 责编:罗知之、吕骞 )

关注公众号:人民网财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热门文章HOT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