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一段视频。深圳某书店里。一个母亲对着柜台店员,甩下一本书,声嘶力竭地喊叫:这种书,这种"毒品"再卖给我的孩子我这条老命跟你们拼了!图源@高度新闻她指控书店,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却堂而皇之地贩卖"毒品"。她不解、愤恨,在一句句斥责之后,情绪失控爆发,开始砸书店里的东西,一边喊道:我不怕坐牢!我哪天会扔一个 .....
严正声明: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转载时务必注明作者及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连她都举报,你管这叫“为你好”?,否则必举报并保留进一步追责的权利。
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一段视频。
深圳某书店里。
一个母亲对着柜台店员,甩下一本书,声嘶力竭地喊叫:
这种书,这种 " 毒品 "
再卖给我的孩子
我这条老命跟你们拼了!
图源 @高度新闻
她指控书店,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却堂而皇之地贩卖 " 毒品 "。
她不解、愤恨,在一句句斥责之后,情绪失控爆发,开始砸书店里的东西,一边喊道:
我不怕坐牢!
我哪天会扔一个火把进来!
把你们这些书烧掉!
图源 @高度新闻
声音嘶哑地扯着,像喉咙里要喷出火来,立马把整个书店烧成灰烬。
到底是怎样 " 一本书 ",能让一位家长愤恨至此。
以及。
被烧成灰烬的,又何止 " 一本书 "。
01
据网友爆料,这本被称为 " 毒品 " 的书,其 " 有害 " 之处,涉及的是两个词:
恋爱、盗墓。
且不说判断一本书究竟是不是 " 毒品 " 该由谁来定。
就单说这件事,也是让人费解。
起因是什么?
是因为这本书孩子喜欢看,家长不让,于是便有了矛盾。
本来嘛,这只是小事。
每个家庭都可以有自己的教育方式,教育方向。
但神奇的是——
不知道是不是管不了孩子,于是矛盾便转移到书店这里来了。
家长觉得,得要控制 " 源头 ",也就是书店。
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能大概知道。
家长之前也来找过书店,她曾专门叮嘱过店员不要卖这类书给她孩子。
店员也照做了。
几番拒绝过这孩子来买这类书。
但这次,孩子找来同学帮忙代买,最终还是被妈妈发现,于是怒火万丈了起来。
怪谁呢?
于是。
她几乎是痛心疾首地质问店员:
他是一个失足少年吗?!
书店里 " 悦读悦成长 " 的标语显得有些讽刺
似乎对于这位母亲而言。
孩子看这类书,就跟吸毒堕落没多大区别了。
荒诞吗?
当然。
只不过这种荒诞,论其上演的频率,甚至到达了 " 正常 " 的程度。
因为这些年来。
家长讨伐此类 " 毒品 " 乐此不疲。
由家长发起的 " 文化审查 ",从影视作品到绘本书籍,素来不少。
根据江苏消费网舆情监测中心的数据,2020 年,江苏有关动画领域侵害未成年人成长安全的舆情共计 17877 条,家长的投诉愈发的多。
比如《喜羊羊与灰太狼》。
因为孩子学 " 烤羊 " 烧人、平底锅打人等事件,被多次勒令下架整改。
比如《迪迦奥特曼》。
一场下架风波,搅动整个互联网舆论场。
图源微博 @凤凰网娱乐
动画片里亟待处理的 " 罪状 ",比比皆是。
《奥特曼》,存在涉及持械殴打等暴力情节。
举报。
《名侦探柯南》,出现枪杀、毒药等情节。
举报。
《熊出没》里,主角有偷窃行为。
举报。
熊大偷拿光头强的爆米花吃
但凡出现暴力、犯罪等不良行为,一律按下举报键。
更离谱的是,甚至于《小猪佩奇》里的高空中打开飞机舱门、攀高、甚至于冲浪 ...... 也同样举报。
为什么?
因为会导致危险动作模仿。
唔 ……
不仅如此。
最让肉叔觉得不能理解的是 " 暗黑阴暗元素 " 的投诉。
投诉部主任给到的例子是:
突然大笑或者大叫 ......
这很阴暗吗???
除了以上被视作可能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 " 问题 " 之外,讨伐的棒子步步紧逼,伸向了——
角色的 ...... 发色。
《菲梦少女 2》因人物染发,穿着花里胡哨而被家长举报,质疑其对青少年有不良价值导向,成功让这部动画被停播整改。
动画世界里的缤纷多彩,成了不被允许的问题。
家长们以他们的标准,规定了一个好孩子该是怎样。
似乎一个孩子身上出现分毫差错,原因在于 " 模仿 " 错了,而不是 " 认知与判断 " 出错了。
他们以为。
掐断了传播 " 毒性 " 的源头。
就能掐断一个孩子变坏的可能性。
02
但问题是。
这张 " 举报之网 " 越织越大。
掐断的反而不会是一个孩子的变坏。
而是一个孩子的正常成长。
肉叔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那些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冒牌武侠小说、冒牌言情小说。
肉叔还记得那些年还有大量的未经和谐的日本动画、港台情色。
肉叔还记得,那些年流行的,是各种版本的所谓 " 十大禁片 "。
野蛮生长的年代。
反而会造就百毒不侵的思想。
但现在呢?
家长们恨不得把孩子们放养在温室里。
为其打造一个纯净版的世界。
于是。
负能量的故事,不该有。
这不久后又有《伊索寓言》被曝出遭举报。
认为其中充满黑暗童话,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无可挽回的负面影响,并要求全面下架。
图源:豆瓣 @飘赣
但——
殊不知,单向度的纯真美好并不存在。
而在这样无菌环境里成长出的生命,能有面对这个复杂世界的抵抗力吗?
对 " 性 " 避而不谈。
由北师大出的《珍爱生命》性教育读本,曾遭家长质疑:" 现在小学二年级就开始学习了吗?确定这学校里发的不是一本假书??"
当时课题组也曾回应。
但同样是一番反问——
" 当一个身体器官的科学名称都不能从大家嘴里说出来,这个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能得到正确的描述吗?当一个孩子遭受性侵害,他连什么地方被触摸都描述不清楚,如何得到有效保护?"
然而这样一本致力于提高未成年自我保护意识的书籍,迟迟无法再上架。
而小学生被疑似性侵、性骚扰的事件依旧络绎不绝。
甚至于——
除了影视作品和图书,日渐兴起的短视频平台也逃不出这张天网。
去年年底,李冰冰入驻某音后发布的视频遭到举报。
原因:穿着过分暴露会教坏孩子。
肉叔找来视频一看,李冰冰一套深 V 白色套装,飒气地玩转纸扇,并无卖弄什么低俗色情的成分。
但有评论已直接把她定性为,教坏孩子的 " 性暴露 "。
也有语气看似理中客的家长发言,说明自己只是从一个母亲的角度出发来举报她,又不影响她的作品。
家长们似乎比孩童还天真呢。
相信只要孩子们看不见 " 脏东西 ",便不会被玷污。
似乎焦虑之下。
早已慌不择路了。
03
文章开头提到的深圳书店视频里。
那个母亲开始失控砸书店东西时,大喊着:
我们读一个高级中学
容易吗?
容易吗?!
两代人的心血,到这里,送孩子去读书
的确,坐标深圳,可想而知供一个孩子上学有多难。
他们耗上两代人的心血,只求搏一个孩子的未来。
而疫情的当下。
当学区房变成了统一的网课。
当双减越来越难以看见成效。
家长们的焦虑也愈发严重起来。
而这种焦虑在日趋内卷的大环境下,更是催发出愈发失控的控制欲。
是的。
控制欲。
就像前些年流行过的一个词:直升机式育儿。
父母们就像直升机一样一直盘旋在子女的上方,控制着可接触到的一切,确保子女的成长之路不会发生一点点的偏差。
似乎,他们不能承担一丝一毫有损孩子的 " 风险 ",必须拿出斩草除根式的觉悟扫除一切毒物。
锻造出一个抽真空的 " 完美世界 "。
以便从中提纯出一个百分百的完美小孩。
于是。
之前腾讯的游戏开发员毛星云意外离世。
报道底下的评论,触目惊心。
不少家长们纷纷叫好这个 30 岁年轻人的死——
" 能拯救多少家庭和孩子,是件大功德 "
" 解救了中国好多小孩 "
" 孩子们有希望了,可以有时间学习了 "
下图来源 @迷惑行为大赏
在很多家长眼里,毛星云的消失,实则为这个世界增添几分 " 美好 "。
而在这个更美好的世界里,孩子们更有希望。
似曾相识吗?
古今往来,有多少以纯净为名的剿杀。
结果呢?
结果是——
为了 " 正确 ",人们渐渐突破了底线。
所谓矫正,变成了迫使顺从。
最典型的,大概是之前以电击治疗网瘾的杨永信。
他的这套非人道的疗法曾是家长们口口相传的 " 医学奇迹 "。
《网瘾之戒》
采访中记者质疑他用这种让人痛苦的手段合适吗?
杨永信笑容可掬,说可是利大于弊,治疗是有效的。
两害相权取其轻。
潜台词:合理得很嘛。
《网瘾之戒》
而这样残酷的手段,很快引起各大媒体和舆论的注意,有溢美但之后更多是质疑。
可杨永信的这家矫正中心迟迟不倒,开了十余年,直到 17 年才被关停。
杨永信本人,至今依然混得风生水起。
为什么?
这背后是家长们的支持,是一切都为了孩子好。
《网瘾之戒》
好吗?
《导演请指教》里,宁元元拍过一个短片《五行书院》,被视为影视版的 " 豫章书院 "。
主角小五,被大人们视作一个 " 被荼毒的典型 ",书不好好读,成天去网吧里陪打游戏。
妈妈将他送去书院改造。
每一个这类地方都允诺他们最美好的期许:
保证给你一个全世界最优秀的儿子
果然没多久,母亲再见到儿子,他乖巧听话,丝毫没了之前的忤逆。
回答妈妈的问话时,姿态那叫一个端正。
等到后来孩子被放回家,娘俩坐下一起吃饭。
小五规规矩矩地打好自己的饭坐下。
妈妈忙完菜坐下,抬起碗一看:
空的。
儿子是学乖了。
但也丧失了一个人该有的温度。
如同一个冷冰冰的人形机器,顺从听话,说一不二。
而这样的 " 正确 ",真的有意义吗?
本日打工人:巴斯特冷面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以上所展示的信息来源于网络,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者负责,如有侵权及时联系本网站。
作家 :神仙玉骨 阅读:56
作家 :知了科技 阅读:68
作家 :爱生活 阅读:90
作家 :财经有料 阅读:91
职业剧、行业剧、都市剧。一个是最该出精品爆品的类型,也是....阅读:80